

文|依壹Talk
编辑|依壹Talk

就在不久前,有关的部门公布了一组数据,全球的芯片总产值达到5756亿美金。
你们知道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额是多少吗?
答案是:4156亿美金。
这惊人的进口芯片总额,占全世界所有芯片总产值的72.5%。

这是什么概念?
全世界的芯片感觉都是为中国造的一样,但更深层次的意思:其实就是我们暂时根本离不开外企所制造的芯片。
想起前两年任正非和比尔盖茨所说的话,当时让我们心中燃起的火焰,现在就已经被浇灭了一半。任正非究竟说了啥?现如今竟被不少国外媒体讽刺到:“现在看来还是高估了中企”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


任正非两年前说了什么?
华为在被老美全面封锁断供后,比尔盖茨和任正非的思想简直是高度一致。
他们都表示老美对中国的制裁,简直是“老大妈”打架,什么"阴招"都使出来了,什么薅头发抓脸,脚踢裆,一脸的泼妇像。
这种下三滥的招数,不但不能打垮我们的企业,更是激起我们的斗志,到时候有老美哭的。任正非更是预言:
"你们就闹吧,无非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,用不了多久你们该哭爹喊娘的求着我们买你们的芯片,但是我们不需要了。"

前几年咱们的华为还有中兴等国企,被美国联合欧盟对中国芯片进行制裁,简直让咱们的技术企业苦不堪言!
不仅不让厂商为华为的芯片进行代工,就连最新的手机芯片都不给华为用。
到了遍地都是5G手机的时候,给华为的仍是早就淘汰的高通4G芯片。
看看这两年华为手机的的销量,简直是直线往下掉。原来线下门庭若市的华为店面,现在也是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
老美的做法不单单只是卡了华为的脖子,欧美对中国所有半导体制造企业更是层层封锁,从硬件到软件上无差别打压,就连芯片的设计软件都不让中国企业用。
没办法,为了不再被人欺负,我们必须把“去美化”提上日程。
“去美化”说的就是尽可能将一些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,避免因为核心部件和技术是国外的,而让我们发展受限。让我们在以后面对制裁时更有底气,能挺直腰板,不再被牵着鼻子走。


在两到三年尽可能地做到“去美化”
这几年老美闹的幺蛾子,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,就是老美输不起了,才玩起了“阴招”,害怕中企做大做强,超过美企,影响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。
但是这不由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“你不要脸,那我们不跟你玩不就行了。”

众多企业一门心思扑到了“去美化”的技术研发上:
2022年我们的国产c919的民航大客机,还有即将完工的大游轮,乃至航天的技术,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“去美化”。其他方面的技术突破也是遍地开花,可反观我们的芯片行业,简直是举步维艰。


我国这两年在芯片领域投入了多少?
我国为了发展芯片。早期投入资金6135亿元,着力于发展半导体相关产业,一时间各种半导体的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般,一茬接着一茬。
前前后后算上各种新注册成立的公司,大约近20000家。
而后到2020-2021年芯片半导体相关企业的融资也达到了2000亿元,光是2022上半年就有800亿的资金流向了半导体企业。

为什么投入这么多,我们就是不想再被老美“卡脖子”,一心想突破芯片技术,这也看得出我们发展芯片半导体的决心。
就连董明珠近日也发言说:“每年拿出100亿研发芯片,不信做不出来。”
可是这近20000家半导体企业,现如今怎么样了?


不容乐观的芯片制造环境
在这过去的两年时间里,陆陆续续大约有10000家选择了“撤退”。
并且还有5746家不是歇业,就是注销。
纷纷体会到了芯片制造研发的难处,当初信心满满的这些企业,被一盆盆的凉水浇了个透心凉。不仅如此,最近的一年时间里,国内的芯片产能没有上升反而还下降了11.6%。

这究竟是为什么?
1.有人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
“我们势必要造出7nm芯片!”
芯片大亨“曹山”喊着如此震天的口号,花费59.5亿的资金,成立了济南泉芯公司。
但是结果呢?
获得了近600亿的融资后,什么也没弄出来,还留下一地鸡毛,最后拍拍屁股走人了。

还有之前的武汉宏芯,当初投资1280亿,前面说要量产14nm芯片,后面又说要量产7nm的芯片,还请到了台积电的大佬蒋尚义出任CEO。
那这个被列入重点扶持对象的武汉宏芯,最后又怎么样了?
最后不单单项目黄了,就连光刻机都抵押给了银行,到最后赔的裤衩都没有了,只能关门大吉。

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,这个武汉宏芯,竟然也是“曹山”牵线搭桥成立的。
而且这个曹山在深挖下,其背景渐渐浮出水面,原来他是安徽典创电子的董事长鲍恩保,曹山这名字是他同事的,鲍恩保不想让自己真实身份暴露出来,所以就用曹山这个名字冒名顶替开公司。

2022年相关投资的副总裁高松涛、华芯投资的总裁陆军、紫光集团的赵伟国等等人员相继被带走调查,这说明了什么?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。
有人记得中国芯片一开始并没有被美国甩开这么远,可是现如今怎么会这样?
2.联想柳传志让中国芯片停滞30年
中国一直着力于突破“去美化”,早起也十分看重芯片的技术研发。
如今被“美日荷”围追堵截到这般地步,柳传志绝对“功不可没”。
原来人人追捧的联想CEO,因为柳传志的“英明决策”,导致中国芯片技术落后了30年。

联想本来是中科院支持成立的企业,在倪光南院士的带领下。93年就已经研发出了5个ASIC芯片,不但争取到了数千万元的专项基金,还无偿的提供了8万平米的科研用地,举国上下都把芯片半导体的重任信心交给了倪院士和柳传志身上。
可在情势一片大好之际,后来柳传志野心越来越重,作为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的他,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,不但挤走了为中国芯片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倪院士,更是把这8万平的科研基地,用作房地产的开发。

所谓的项目资金也让他“空手套白狼”成立金融集团公司,至于芯片的研发,碰都没碰一下。
另一个骗局制造者——陈进。
3.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同样让人“唾弃”的陈进。
这个海归的陈进,早期在摩托罗拉这样的行业巨头公司做着重要的职位,回国后,都认为他会为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,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,就宣布“汉芯一号”的研发成功了。

大家都对这个海归陈进佩服的五体投地,经测试他所研发的芯片也是站在了世界的前端,“中国芯片之父”的帽子也扣在了他的头上。殊不知这位所谓的“中国芯片之父”,其实背地里干的都是“偷鸡摸狗”的勾当。
他不但在摩托罗拉不是从事半导体的工作,而且就连所谓的“汉芯一号”也是从美国买来的芯片,抹掉上面的商标,再刻上自己的牌子,换个包装而已。
在两千年用这个假的芯片,忽悠了十几亿的科研经费。后来眼看事情就要败露,心虚的他一溜烟的逃回了美国。

当时的研发人员备受打击,就连国内的民众也失去了信心,觉得这就是在浪费钱。在这些人的不断“努力”下,让中国芯片发展停滞了远远不止30年。
中国在那些年芯片技术不仅落后于美国,就连对比韩国也不占上风。
芯片技术早已被好几个国家所垄断,美国的设计软件,日本的光刻胶。还有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荷兰手里的光刻机,好多核心技术纷纷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,让中国的芯片发展举步维艰。


弯道超车的芯片们现在怎么样了
在2020年的时候一则新闻爆出我们在芯片新的领域:碳基芯片上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。简直让我们一度觉得中国在外国的层层封锁下,马上就可以“弯道超车”。
这项技术有多难?
纳米级的炭纳米管比传统的硅要厉害的多,不管是电子传导的速度,还是散热的性能,都是硅的上千倍。

这就好比你刚上出租车,关上门,那边就来来回回送了几百趟客人了。
都知道它好,可你要知道,这些碳纳米管大小一个只有一个多纳米,我们的头发丝就要有五六万纳米!
这些纳米管在显微镜下,就会发现,什么样的都有,粗的细的,卷的直的。
你要是想挑出能用的,就好比必去理发店剪头,最后头发都被扫在了一起,你扭脸给理发师说:“把我的头发挑出来,我有用!”
咱们突破的就是这么个“挑头发”的技术。让这些能用的头发丝自己跑出来,提纯率高达99.9999%。更牛的是,不光可以让它们自己跑出来,还能让其一个个排队站好。这对碳基芯片算是一项技术的飞跃,可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
他们还需要把芯片里的沟槽连接在一起,据说还需要动用生物学,搞什么DNA单链。让他们自己跑过去连在一起,只是想想都知道有多难。
咱们的科研团队也表示未来的两三年时间完成90nm的碳基芯片的目标,相当于现在28nm的芯片。
自从2020年这项技术的突破后,到现在也没了动静,让人稍微有些失落。

虽然已经研制出了石墨烯晶圆,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,无论是尺寸还是质量上都是位列前沿的。
可还是被光刻机卡了脖子,接下来举国上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攻克光刻机这一难题。
要说真正受益的,也就是后来出现的各种半导体概念股,在各种消息的冲击下,频频涨停。有人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。


“去美化”真不能随便说说
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美国用尽了手段,将最基础的技术还有真正内核的技术都一直抓在手里,见不得别人碰一下。
“中国芯”想要在该领域突破重重难关,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
但这两年咱们的芯片技术卧薪尝胆,飞速进步,确实也搅得老美心里发慌。
并且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:2022一年累计比2021年进口的6354亿颗的就少了970亿。

这让好多人都兴奋不已,觉得“去美化”在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,各种“弯道超车、老美的芯片卖不动了”,在网上也是频频出现。
可是反观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就进口了集成电路676亿颗,再加上2022年本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,市场需求肯定就会相对减少,从而导致进口数量也会大幅下降。再一看这个970亿的数字也就不算多了。
最后进口的全球72.5%芯片更是应该让人警醒,原来中企对美的芯片依赖程度还很高。中美在芯片上的差距依然还是存在的。

尽管我们现在芯片上不能自给自足,但不要灰心,我国越来越强大,各项技术也在一直实现重大突破,未来可期!

想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光刻机、并且在量子芯片、光刻胶上都有了技术性的突破,这是实打实看在眼里的。
不单单是这样,我国在各方的努力下,一些存活下来的芯片企业也走上了重科研的正道上。像龙芯中科等半导体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排进了全球前十。也证明了我们正在飞速发展着。

正如人民日报说的:
“如果过度依赖美国芯片企业,以后的路就会很难走,真正要做的就是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”。
虽然现在咱们还没有摆脱芯片进口,但是我国每次的技术突破都是值得庆祝的,任重且道远,咱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。